群团工作
团学活动 GROUP WORK

《艺术云课堂》第十二期:和孙琳老师一起领略山寨中国——欧洲瓷器的中国风设计

2020-05-19

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对于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来说,这个特殊的假期最想念的除了课堂师友,莫过于大活的排练厅。日常训练留下的汗水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能见面的日子里,来自天南海北赤诚的心却依旧紧紧相拥。

千山万水隔不断,唯愿无事常相见。疫情当下,校团委大学生艺术团诚邀学院孙琳老师带来《艺术·云课堂》系列艺术普及线上活动,一起打开艺术之门,共同点亮心灵之光。

孙琳

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一、初见中国瓷

中国是瓷器的原产国,中国人早在东汉时期就掌握了瓷器的制作方法,而欧洲人第一次见到瓷器则是大约在13-14世纪,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的中国瓷器令欧洲人深深着迷。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大师贝利尼的《诸神的盛宴》中可以看到诸神使用的是中国的青花瓷。毫无疑问,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只有精美的中国瓷器才配用来盛放众神的美酒与美食。当时欧洲各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昂贵的中国瓷器,这种贸易的极度不平衡导致欧洲各国大量的金银货币流出,很快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大家都希望能够以中国瓷器为模板,破解制瓷的秘方,开办本国瓷厂,发展本国经济。

图片二:贝利尼《诸神的盛宴》局部

二、破解中国瓷的奥秘

最终欧洲人发明出瓷器要归功于一位超级中国瓷器迷——德国萨克森公国的国王奥古斯特二世。这位国王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用600名全副武装的龙骑兵去交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国青花瓷瓶。这些瓷瓶也因此被称为“龙骑兵花瓶”,至今仍被陈列在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的陶瓷博物馆内。在奥古斯特二世的资助下,科学家切恩豪斯与炼金术士伯特格尔通力合作,经过6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709年成功烧制出欧洲历史上第一件白釉瓷器,也因此,奥古斯特二世于1710年宣布成立麦森皇家瓷厂,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家硬质瓷瓷厂。

图片三:龙骑兵花瓶,中国景德镇康熙年间制成

作为欧洲第一个拥有自家瓷厂的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在麦森订做了海量的瓷器,他曾要求麦森瓷厂精确仿制他收藏的中国瓷器,因此早期麦森瓷中有很多中国风的设计。比如“明龙餐具”,这种以红釉绘制的龙凤图案是萨克森王室的专用餐具;描金彩绘的中国人物图案也是麦森瓷厂的特色产品,这种设计多以满大人和仕女图的形象出现。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蓝洋

三、山寨中国瓷

蓝洋葱图案并不是麦森瓷厂的原创设计而是起源于对中国康熙年间的外销瓷三果纹青花瓷盘的模仿。

在中国,三果纹是一种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多以“桃子”、“佛手”、“石榴”三种瑞果为题材。桃子是仙家的果实,象征长寿;“佛”与“福”谐音,象征多福;石榴因内有许多籽粒所以代表多子,三果纹因其美好的寓意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上极为流行。从国内现存的以三果纹装饰的明清官窑、民窑瓷器来看,三果的形象多以折枝或缠枝的形式出现在主装饰面上,而作为外销瓷的康熙年间三果纹青花盘仅在口沿纹样中出现了三果,其中心纹样是以竹子、菊花、牡丹花、荷花组合而成的。如此这般将大量典型的东方元素混搭在一起,是景德镇外销瓷的惯用手法。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们熟知欧洲消费者的心理,擅长将充满异域情调的中国图案加以拼凑,形成欧洲人喜爱的“中国风”装饰纹样。

但是欧洲人对中国的吉祥图案并不了解,他们凭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山寨了这款图案,将口沿纹样中“三果”变成了“两果”。因为萨克森有桃子,所以在麦森画师笔下保留了桃子的形象;石榴虽然在萨克森不常见,但至少萨克森人在圣经中听说过这种水果,而且在荷兰的静物画中也见到过石榴的出现,因此露出籽粒的石榴形象与桃子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唯独佛手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的水果萨克森人从未见过,佛手上带有棱纹而被误认为是暗示洋葱的内部结构,因此导致了洋葱形象的出现。仔细观察,麦森画师还大刀阔斧地删除了口沿纹样中的牡丹花和锯齿状大叶片,仅保留了四对卷蔓小花点缀在果实之间。中间饰带也发生了改变,荷花、荷叶、莲子被波浪起伏的花环所取代。从整体的画风来看,也有一些变化。三果纹盘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效果,注重水色的浓淡变化;蓝洋葱图案则更接近于勾线平涂,具有图案的平面形式美感。自此,“桃子+洋葱”的模式成为蓝洋葱图案的标准模式,在之后的数年间持续不断地生产着,并被欧洲其他瓷厂大量模仿。为了打击盗版蓝洋葱图案,1888年麦森瓷厂首次在中心纹饰的竹子根部加入了麦森瓷厂的标志——交叉双剑,这个创意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四:1740年麦森洋葱图案

四、小结

从表面上看,麦森蓝洋葱图案只是无数个山寨中国的欧洲瓷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从深处看,它所反映的内涵则是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吸收、重组和创新。虽然其中有不少误解和错译,但这种来自于中国的设计灵感时至今日仍令人心驰神往。

从初春时节到现在,不知不觉中,《艺术·云课堂》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两个月的时光。我们跟随各位老师踏遍艺术的山川大海,领略了无数好风光。夏日将至,本学期的云课堂也将告一段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来日方长!期待着与你们再次相见!